沪上绿色建筑发展再添新动能!上海市住建委近日正式发布《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全过程管理指南》,为这座特大型城市的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。数据显示,自2021年至今,申城已累计落实超低能耗建筑1400万平方米,相当于再造一座"绿色新城"。
■ 何为超低能耗建筑?
这类建筑通过"三重技术革新"实现节能突破:采用高性能保温围护结构形成"建筑盔甲",搭载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构建"呼吸屏障",结合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打造"自循环体系",在降低50%以上能耗的同时,保障室内温湿度恒定与空气品质。
■ 五维价值重塑城市生态
- 环境效益:每平方米年减碳10公斤,相当于新增3棵乔木的碳汇能力
- 经济价值:降低30%以上运营成本,减少市政管网建设投入
- 民生福祉:消除冷热桥效应,PM2.5过滤效率达95%,守护呼吸健康
- 产业升级:带动新型建材、智能控制系统等12个产业链环节革新
- 双碳实践:预计到2025年,全市超低能耗建筑总面积将突破3000万平方米
■ 管理指南三大创新点
本次发布的指南凝聚上海200余个实践项目经验,形成"全链条管控体系":
- 设计阶段:建立气候适应性参数数据库,推行BIM模拟预验收
- 施工阶段:首创"气密性检测-热工缺陷扫描-系统调试"三级质量控制
- 运维阶段:搭建智慧监测平台,实时追踪能耗指标与设备效能
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该指南不仅为从业人员提供"全流程施工图",更通过标准化建设推动行业降本增效。据测算,应用该管理体系可使项目返工率降低40%,认证周期缩短30%,助力上海早日实现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超低能耗标准的目标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