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城市更新标杆】静安区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北楼完成蜕变,成为沪上首个通过城市更新实现超低能耗的建筑典范。这座承载着上海近现代建筑记忆的44.9米高程建筑,在保留主体结构的基础上,通过10大可持续技术革新与1项能源创新,为既有建筑改造提供了"零拆建"绿色转型样本。
核心改造密码:十维技术革新
1️⃣ 建筑外衣升级
原石材外墙变身装配式单元幕墙,搭配岩棉保温层与智能遮阳系统,西晒面热负荷降低62%,整体围护结构接近"零热桥"标准。
2️⃣ 空调系统焕新
保留30%高效旧机,替换一级能效多联机,新增热回收新风系统,使塔楼首次实现全楼层新风覆盖,综合能效提升40%。
3️⃣ 光影魔法节能
大堂引入直径5米的HVLS吊扇,结合LED智能照明系统,自然采光区灯具独立控制,公共空间能耗下降55%。
4️⃣ 垂直交通进化
更换4部能量反馈电梯,加装建筑能耗监测平台,实时显示各楼层用能数据,年节电量达2.8万度。
5️⃣ 健康空间再造
拆除非承重墙体引入阳光,打造咖啡厅-展厅-屋顶花园漫步环路,楼梯间艺术化改造引导绿色出行,室内PM2.5浓度常年<15μg/m³。
6️⃣ 循环经济实践
回收利用拆除的200吨石材,湿垃圾生化处理设备将厨余转化为有机肥,建材碳足迹减少78%。
7️⃣ 雨水活化利用
屋顶阶梯式净化系统年回收雨水380吨,生态滤沟与景观水渠构成"会呼吸的海绵",径流控制率达82%。
8️⃣ 可再生能源矩阵
南楼晶硅光伏+北楼薄膜PVT系统组合,年发电量超12万度,配合储能装置实现削峰填谷。
9️⃣ 直流微网突破
"光储直柔"技术构建建筑级能源枢纽,光伏发电-储能-直流配电-柔性用电一体化,电网峰值压力降低30%。
10️⃣ 人文温度注入
保留历史建筑肌理,新增员工健康步道与空气质量监测屏,让绿色转型看得见摸得着。
行业启示录
这座获得市住建委认证的"超低能耗科技综合体",在保留9776㎡原有建筑体量的基础上,通过精细化改造使综合能耗降至35kWh/(m²·a),较同类建筑降低65%。其"针灸式"改造策略——既守住城市记忆又植入未来基因,为上海2.4亿㎡既有建筑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"静安方案"。
(文章来源于:绿色建筑研习社)